:::

活動花絮

「家事誰的事?- 家務分工」性平宣導(2)✨活動花絮✨

分享到Facebook   分享到google+   分享到twitter   分享到微博

第三場次「家事誰的事?- 家務分工」講座🧹

我們邀請對性別議題具有專業經驗的 #蘇真以諮商心理師

帶領大家一起在西區圖書館,進行一場發人深省的分享😄

或許有人會想,家務分工有什麼好談的呢?🧐

其實,家庭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場域之一

而從婚姻與家務分工,更能清楚反映社會對「性別角色」的期待

 

講師透過案例分享,引導大家從歧視的根源、性平教育的切入,再延伸到性別觀念與家務分工的連結:

🔴九十餘歲的長者,因為看到一位男性外表卻穿著與其期待不符的衣著,氣憤地脫口而出「不男不女」…

🔴年長家人對於子女誠實告知「出櫃」,卻認為這是不孝,反而以自己才要「入櫃(棺材)」回應子女…

🔴兒子因父母灌輸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的觀念,而選擇壓抑情緒…

🔴女性因月經被認為「不能進廟拜拜」,但神明真的會覺得月經代表髒嗎?

🔴婦女希望家人能分擔家務,卻因缺乏協助而感到不滿與不被理解…

 

在活潑有趣的氛圍中,講師深入淺出的分享,讓大家更清楚地意識到

「性別平等」它涉及到價值觀、教育、性別意識以及法規知能等多元面向

透過講座,我們一起了解到:

✅️知識有對錯,價值無對錯

✅️尊重與歧視都是「價值觀」

✅️應暸解歧視的原因

✅️創造尊重的空間

所以除了法律知識的理解之外,更重要的是尊重彼此的選擇與做法

不被框架限制,才能真正走向性別平等

 

講師也提醒,世代差異造就不同的性平思維,進而衍生各種性別議題:

🟡台版N號房事件-兒少性剝削

🟡網路性別暴力-推薦觀看公視紀錄片《我12歲,你介意嗎?》

 

最後總結:家務事是要「把自己的事拿起來做」

家人之間要勇於表達需求、彼此溝通,才能促進理解與合作💕

 

感謝今天的參與朋友們,也謝謝蘇真以講師帶來深刻的分享👍

透過反思,我們更能理解性別差異,以及在新世代中逐漸形成的多元觀點

這些觀點需要我們與時俱進,並學會尊重與包容

正如講師所言,性平觀念不可能透過一場講座就徹底改變

但我們可以從微小的改變開始,接納不同的聲音👂

讓性別平權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落實!

 

#性別平等 #性別定型 #家務分工 #數位暴力

#西屯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

#臺中市立圖書館西區分館

「平等零距離」性平宣導系列活動-「家事誰的事?- 家務分工」LINE_ALBUM_20250902性別平等_250902_11.jpg「平等零距離」性平宣導系列活動-「家事誰的事?- 家務分工」「平等零距離」性平宣導系列活動-「家事誰的事?- 家務分工」